近几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,对农业、农村、农民的优惠照顾政策是越来越多:先是村村通了水泥路,实施了街巷硬化全覆盖和广播电视全覆盖,解决了安水饮水问题,实行新农合和新农保,农民的生活水平实实在在是提高了一大截。
这两年,国家又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,差不多在每个村都建有农民文化图书室,农民体育健身广场,并安装了少至三、五件(套、台),多至十多件(套、台)健身器材。这些好政策,好办法,好作为,很受农民群众欢迎,在加快农村全面小康,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,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但目前农村一些基础设施,由于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,所发揮的作用,收到的效果也就打了很大的折扣。就比如说农民体育活动场及活动场所安装的健身器材,在好多村庄就存在不少问题:不是水泥广场塌陷、裂缝了,就是被违法建筑占用了,要不就是有的健身器少胳膊短腿,差脑袋缺脚,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收不到应有的效果。关于这些存在的问题,农民群众反映说根本就没人过问、没人管。而好些干部则大倒苦水说,话也不能这么说,这些问题干部也不是不知道,更不是没人过问没人管,实际情况是没钱,现在干什么不是动动手就得花钱,维修这个,维修那个,钱从哪来?上边也没这项资金,农村也不能再集资摊派。集体经济状况好的村,这些问题还比较好解决,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不行,解决这些问题确实有难度。
农人不否认这些大实话。但这样,农人觉得还是应想办法解决一下,比妨说一年解决一两个问题,几年下来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;再不行的话,就让村里的有钱人想办法解决解决,给人家一个冠名啥的什么,好让人家这钱也掏得落个痛快。不管怎么,总会有办法解决。这里边*关键的是要加强后续管理,完善相关制度,防止前脚问题解决了,后脚问题就又出来了,谨记杜绝劳民伤财做无用功。
如此,好处多多:一来避免了国家资金和集体资源的重复浪费,二来活跃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有助于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,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农村公序良俗的养成,三来有利于村干部在村民群众中树立干实事的良好形象,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。
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?即便是其实践过程中有些困难,但农人觉得还是很值得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