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公路,在副中心还有更多的骑行线路可以选择,滨水穿林、四通八达的绿道体系受欢迎。在多河富水的通州区,历史上大规模的绿道体系建设工程正在进行。运河、潮白河等水系两岸,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、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,供市民锻炼、游憩、漫步、骑行。
傍晚,记者在温榆河绿道看到,棕色的木制栈道和红色的塑胶跑道格外醒目,市民悠闲散步、自在骑行,慢跑锻炼的健身爱好者沿路跑过绿化草坪和错落有致的灌乔木,尽情享受沿河风光。这里以前就是一条土路,改建成绿道后,成了副中心的美骑行路。骑行爱好者老李几乎每天都要骑车绕着兜一圈,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。随着绿道建设工程的推进,他可以骑车直达的公园景点越来越多,运河公园、大运河森林公园、温榆河风景林带,一线贯穿。在他看来,步行、自行车、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非常方便。公共交通路线接驳便利,也将人们从城市交通主干道引导进城市绿道,享受更多便利的步行空间。
环境,一直是慢行系统建设中的重点。近两年,在为骑行提速的三网融合、林荫计划也提上了的工作日程。通过统一规划,将全市自行车道、步道与自然景观充分融合。
三网融合,即巡河路、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,通过节点工程改造、标志指引优化等方式在有条件的滨水河道和绿道引入慢行系统。目前,潮白河生态景观带正在加紧建设,40公里长,平均宽度5米的健康绿道贯穿其间。这条由3米骑行道和2米步行慢道组成的绿道串联起百亩彩林观景区、百亩秋季色叶林、百亩春花林等若干彩林片区,形成壮观的生态彩叶林游赏体系。沿线植物景点各具特色,金叶满林、春色漫廊、香林美棠、红叶染秋、湿塘彩林、流苏夏雪成为新兴的生态网红打卡景点。
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绿道周边村庄密集,与城市副中心多条主要道路衔接,在营林的他们特意打造了一些休闲节点,形成与多彩森林有机结合的林地游赏系统,保证林地在具备地域生态功能的兼顾可游可赏的游憩功能。
在这片巨大的游憩空间中,还布局着100多个市民广场,规模从100到3000平方米不等,主要分布于绿道出入口与市政道路接驳区,距离村镇只有200米至500米,方便市民使用。目前,绿道及两侧绿化景观提升已基本完成,逐渐形成潮白河沿岸廊道联通、绿色空间串联的生境网络。
绿道空间,复生态之美,还岸线于民,是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的一个重要遵循。绿道的建设不仅满足通行,还承载服务城市副中心、辐射京津冀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。截至目前,副中心已形成温榆河-北运河(通州城市段)绿道、北运河健康绿道、运潮减河健康绿道、潮白河绿道、小中河绿道、中坝河绿道、凤港减河绿道、凉水河绿道、潞城中路绿道、壁富路绿道、假日乡居环绿道、环办公区绿道等12条绿道,总长度近400公里,逐渐形成蓝绿交织、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。
绿道建设根据服务人群不同分为城市段和郊野段。城市段主要服务于白领和城市居民,游人聚集度高,需要提供高密度的通行路线——除了提供可供步行的木栈道外,还有巡堤路一类自行车道,以及连接道路、辅助道路等。而郊野段,由于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,使用密度低,通常一条巡堤路就可以满足要求,且季节性明显。居民可根据各自情况,选择一个或多个慢行单元,例如10分钟、半小时、2小时慢行圈等,达到不同的出行目的。
未来,副中心居民可以享受更多的沿河亲水空间和绿道景观环境。按照规划,“十四五”期间将持续打造沿河、沿绿、沿路连续舒适的慢行网络,重点推动通惠河沿线慢行系统、大运河健康绿道等示范项目。到2025年,副中心的步道和自行车道总里程预计达到1500公里。